100%

錦縣志  (清)王奕曾、劉惠宗 纂修

  ●目錄

  輿地圖

  文廟圖

  縣治圖

  八景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輿地圖

  見圖

  ●文廟圖

  見圖

  ●縣治圖

  見圖

  ●八景圖

  紫荊朝旭

  紅螺晚照

  筆峰插海

  錦水廻紋

  湯水冬魚

  淩河煙雨

  石堂松雪

  古塔昏鴉

  ○紫荊朝旭

  見圖

  ○紅螺晚照

  見圖

  ○筆峰插海

  見圖

  ○錦水廻紋

  見圖

  ○湯水冬魚

  見圖

  ○淩河煙雨

  見圖

  ○石堂松雪

  見圖

  ○古塔昏鴉

  見圖

  ●錦縣志卷一

  地理志

  分疆畫里一代之制各有不同而分野形勢山川等蹟則終古不改要必經界正井地均而後政可為也首志地里

  分野

  沿革

  疆域

  形勢

  山川

  名勝

  古蹟

  ○分野

  一統志云虞舜分冀東北為幽州即今廣寧以西之地天文箕尾分野箕尾析木津也於辰在寅幽州之東界也

  ○沿革

  錦為漢無慮縣地晉為慕容氏所據置西樂郡唐置柳城縣遼置錦州臨海軍金屬大定府元省軍縣名止稱錦州屬大寧路明置廣寧中左屯衞國朝康熙三年改置錦縣割廣寧右屯衞屬焉四年置錦州府縣為附郭

  ○疆域

  東至頭臺子一百五里廣寧縣界南至海三十里海界西至剛家屯九十里邊界北至齊家堡四十五里義州界東南至白馬溝八十里廣寧縣界西南至老和尚臺九十里寧遠州界東北至大寧堡九十里廣寧縣界西北至松嶺門九十里邊界東西相距一百七十里南北相距九十里東南西北相距一百七十里東北西南相距一百八十里至京師一千里至奉天府四百九十里

  ○形勢

  枕山襟海東西孔道內屏畿甸外控要荒

  ○山川

  紫荊山 【 城東二十里產荊紫色】 石家嶺 【 城東二十里】 饅頭山 【 城東二十五里】 馬鞍山 【 城東二十五里形似馬鞍】 自雲山 【 城東二十五里上有聚仙寺左井右泉土人每以雲氣候陰晴】 毛家峪 【 城東三十里】 磨盤山 【 城東三十里形似磨盤】 蔡家山 【 城東三十五里】 游家山 【 城東三十五里】 九華山 【 城東四十里】 珠子山 【 城東四十里俗呼豬嘴山】 龍灣山 【 城東四十五里】 團山 【 城東六十八里】 十三站嶺 【 城東六十九里】 十三山【 城東七十五里有十三峯胡嶠北征記東行過一山名十三山又遼史燕王淳討武朝彥至乾州十三山金蔡珪詩閭山盡處十三山溪曲人家罨畫間皆此山也山上有潭其山下有金牛洞】 洪寺山 【 城東八十里】 石門山 【 城東南十五里】 乳峯山 【 城東南十五里】 望海山 【 城東南十五里上有望海潮陽寺今廢止存一碑小淩河遶之】 高山 【 城東南二十五里】 東王寶山 【 城東南二十五里】 臥龍山 【 城東南二十七里坡陀盤曲狀似臥龍又□牛眠俗又呼臥牛山】 長山 【 城東南三十里綿亙而南四五里峯巒斯續四山錯列上有長山寺】 鷹帽山 【 城東南三十里】 牤牛山 【 城東南三十五里山麓插海小淩河經其陰】

  毛山 【 城東南三十五里】 朝陽山 【 城東南三十五里下有朝陽寺俗呼王麻子溝】 平山 【 城東南五十里一名團山上有土城城南有望海朝雲寺舊作木葉山按木葉山遼太祖始生之地在廣寧北邊外黑龍江上流舊志誤也】 南王寶山 【 城南九里】 寨兒山 【 城南九里】 呂洪山 【 城南十里山上有洞】 松山 【 城南十八里舊松山所城在其西】 牛心山 【 城南二十里】 石灰窰山 【 城南二十五里】 馬鞍山 【 城南三十五里】 望海臺山 【 城南三十五里】 空心臺北山 【 城南三十五里】 空心臺南山 【 城南三十七里】 三山 【 城南三十七里俗呼三角山】 五道嶺 【 城西南二十里】 西王寶山 【 城西南二十里】 觀馬山 【 城西南三十里舊杏山所城在其西一名關門山】 磨盤山 【 城西南四十里】 白馬溝山 【 城西南四十七里】 煙臺山 【 城西南五十五里】 小壺盧島 【 城西南五十五里】 海雲山 【 城西南五十五里上有海雲寺】 紅土山 【 城西南五十七里又名平土山】 打魚山 【 城西南五十七里】 尖臺山 【 城西南五十七里】 白臺山 【 城西南五十七里】 三頂山 【 城西南五十八里】 小筆架山 【 城西南六十里峙海中狀如筆架潮退見天橋廣三丈長里許山上有長元寺寺西有一泉味甘山南有洞】 大筆架山 【 城西南六十里峙海中狀如筆架潮退見天橋廣八丈長四里許上有潮陽寺多颶風屋瓦輒飄去今存空堵康熙十三年察哈喇王叛邑人多避兵其上】 塔山 【 城西南六十里】 笟籬山 【 城西南七十里】 龍爪山 【 城西南七十里上有瓦窰寺又名瓦窰子山】 龜頭山 【 城西南七十五里峙海中】 壺盧島 【 城西南九十里】 三城山 【 城西南九十里】 剌兒山 【 城西南九十里】

  南臺山 【 城西南九十里】 駱駝山 【 城西南九十里】 北臺山 【 城西南九十里】 尖山 【 城西南九十里】 團山 【 城西南九十里上有石城】 長嶺 【 城西南九十里】 烏雲山 【 城西南九十五里】 蜂蜜溝山 【 城西南九十五里】 磨盤山 【 城西二十里一名圓斗山】 紅草山 【 城西十里】 黃花山 【 城西三十里】 鷹窩山 【 城西三十五里湯河發源於此】 駱駝嶺 【 城西四十里】 假山 【 城西四十里】 長嶺溝山 【 城西四十里】 臥佛山 【 城西四十里上有臥佛寺有石如臥佛長一丈四尺女兒河北遶之俗呼龜山】 霍家臺山 【 城西五十五里】 氈帽山 【 城西六十里山峯銳而有簷故名】 紗帽山 【 城西十里】 鐺子山 【 城西六十里形如支鍋俗呼支鍋子山】 小紅螺山 【 城西六十里七里河發源於此】 大紅螺山 【 城西六十五里按明一統志二山對峙東西綿亙百餘里女兒河環流其中康熙二十二年以開展馬廠奉旨撥補民間約地三百二十餘頃若引河灌溉可稱沃壤山上大松數萬本以險峻故樵者罕及山西有永和村為安昌縣故城城東有塔下有金大定間碑】

  小簷帽山 【 城西六十五里】 大簷帽山 【 城西六十五里】 喂牛廠山 【 城西六十五里】 老虎峪 【 城西六十五里】 椴木排山 【 城西六十五里】 長嶺 【 城西六十五里稠柳河發源於此】 筆架山 【 城西六十五里】 天橋山 【 城西六十五里】 金沙鍋山 【 城西七十里】 奶頭山 【 城西七十里】 尖山 【 城西七十里】 團山 【 城西九十五里】 塔山 【 城西九十五里在古安昌縣永和村其上有塔】 涼水石??子山 【 城西九十五里下有池】 千家峪 【 城西九十五里五里河發源於此】 黃土嶺 【 城西九十五里】 架山 【 城西九十五里】 石頭嶺 【 城西九十五里】 偏道山 【 城西九十五里】 藍家溝山 【 城西九十五里】 偏洞山 【 城西九十五里有洞】 涼水泉山 【 城西九十七里旁有泉】 窟竉山 【 城西一百里】 懶漢山 【 城西北十八里】 孤山 【 城西北二十里】 花樓山 【 城西北二十五里】 團山 【 城西北二十五里】 馬家山 【 城西北二十五里】 石哈喇山 【 城西北三十里】 牤牛嶺 【 城西北三十里】 丫角山 【 城西北四十五里三山錯列相峙】 寬方寺山 【 城西北四十五里】 三郎寨山 【 城西北四十五里】 獅子嶺 【 城西北四十五里】

  金寶嶺 【 城西北四十五里】 尖山 【 城西北四十五里】 褲襠山 【 城西北四十五里】 唐王寨山 【 城西北五十里】 青龍山 【 城西北五十里俗呼梁家寨】 朝陽寺山 【 城西北五十里上有朝陽寺】 朝陽北山 【 城西北五十里】 松樹溝山 【 城西北五十里】 三塊石山 【 城西北五十里】 饅頭山 【 城西北五十里】 帽兒山 【 城西北五十里】 黃土坎山 【 城西北五十一里】 管家溝山 【 城西北五十一里】 銀匠溝山 【 城西北五十五里】 錫匠溝山 【 城西北五十五里】 溫家溝山 【 城西北五十五里】 木匠溝山 【 城西北五十五里】 半截塔山 【 城西北五十五里】 黃土崖 【 城西北六十里】 缸窰山 【 城西北七十里】 鴿子洞 【 城西北七十里】 乳頭山 【 城西北八十里】 老虎關山 【 城西北八十五里】 東虎關山 【 城西北八十五里】 松嶺門山 【 城西北九十里】 松嶺 【 城西北九十里在松嶺門東】 背陰洞山 【 城西北九十二里】 摩壺盧山 【 城西北九十二里】 紅石石??子山 【 城西北九十二里】 翠幕山 【 城北十里俗名日?良馬山】 二郎洞山 【 城北十五里上有五洞東北一潭深丈許其東一泉上有玉皇彌陀觀音等閣惟觀音閣最高東見十三山西見壺盧島南見大筆架山下則錦水淩川旋其左右】

  牛山 【 城北十五里有金牛洞】 觀音閣 【 城北十五里普陀寺後東西二洞西洞甚高廣有大士閣東北巖下有泉水四時不涸】 左蟠龍山 【 在觀音洞東】 右蟠龍山 【 在觀音洞西】 鷄冠山 【 在觀音洞前】 小洞山 【 城北十五里】 饅頭山 【 城北二十里或作瞞山俗呼大帽山】 小洞寺山 【 城北二十里】 鐘樓山 【 在小洞東】 鼓樓山 【 在小洞西】 嚴靜山 【 城北二十五里】 青石臺山 【 城北二十五里】 牛心山 【 城北二十五里在嚴靜山東山之西有嚴靜寺寺前後有桃杏花時爛然遊者甚眾】 裂縫山 【 城北三十里】 亂石山 【 城北三十里二道河發源於此】 丫八石山 【 城北三十里數峰插雲峰後有澗深不可測山上有石柱九相傳遼簫太后梳妝樓故址山東面有石佛二】 梯子山 【 城北三十里】 大茂山 【 城北三十里山北有大茂堡】 龍嘴山 【 城北三十里頭道河發源於此】

  驢耳山 【 城北三十五里上有驢耳寺】 龍頭山 【 城北三十五里有二洞若眼下有龍湫】 刀尖山 【 城北三十五里】 杏花寺山 【 城北三十五里】 翠巖山 【 城北三十六里】 雙井寺山 【 城北四十五里上有洞為大士龕東西二井】 寶巖洞山 【 城北四十六里】 駱駝山 【 城北五十五里】 唐帽山 【 城東北三十里】 臺子山 【 城東北三十里】 營城山 【 城東北三十里】 小鷹山 【 城東北三十里鷹每將雛其頂】 石??子山 【 城東北三十一里】 窟竉山 【 城東北三十五里】 鷄冠山 【 城東北三十五里】 半壁山 【 城東北四十里或呼兩角山】 嵯岈山 【 城東北四十五里山前有佛殿三楹上有閣】 千家寨山 【 城東北五十里】 望高山 【 城東北五十里山前有老虎洞】 黃山嘴 【 城東北五十里】 鴿子洞 【 城東北五十里】 黃山 【 城東北五十五里】 馮家山 【 城東北六十里】 高黃山 【 城東北六十里破臺河發源於此】 鸚哥?鳥山 【 城東北六十里】 龍鳳山 【 城東北七十里】 塔子山 【 城東北七十里】 三角城山 【 城東北七十里】 金牛洞 【 城東北七十里上有三洞洞前有泉挹以小瓢則不竭以大器取之則立涸或作金女洞】

  項家臺山 【 城東北七十里】 三城山 【 城東北七十里】 碌碡山 【 城東北七十里】 聖水山 【 城東北七十二里山半有聖水寺寺旁巖下有水滴石坎中不乾不溢五臺河發源於此】 蝦蟇山 【 城東北七十二里】 駝崖山 【 城東北七十二里】 圍屏山 【 城東北八十里】 香爐山 【 城東北九十里狀似香爐三臺西河發源於此】 灰山 【 城東北九十里義州王巨河發源於此】 出頭山 【 城東北九十里】 鷹窩山 【 城東北九十五里】 松川溝山 【 城東北九十五里】 金剛山 【 城東北九十七里陡絕不可上下有黃安洞黃安寺】 駝鞍山 【 在金剛山東有革?它鞍寺殿前古松二株大數抱】 駱駝山 【 城東北九十七里】 寨子山 【 城東北九十七里險甚可以避兵下有寨子寺】 青石嶺 【 城東北九十八里】 桃君洞 【 城東北九十八里】 鐵回子山 【 城東北九十八里】 雙臺山 【 城東北一百里】 妳頭山 【 城東北一百里】 寶林山 【 城東北一百里上有寶林寺寺前有扳倒井相傳為唐太宗征遼遺蹟】 白土山 【 城東北一百里】 一堵墻山 【 城東北一百里】 古孤山 【 城東北一百五里】 乾柴嶺 【 城東北一百五里閭陽驛西頭臺河三臺東河俱發源於此】 窟竉山 【 城東北一百十里】 梁家塔山 【 城東北一百十里】 大子粒山 【 城東北一百十五里】 小峪山 【 城東北一百十五里】 大峪山 【 城東北一百十五里】 舊站山 【 城東北一百十六里】 黑背山 【 城東北一百十六里】

  小牽馬嶺 【 城東北一百十八里】 鑿通玉山 【 城東北一百二十里】 青山 【 城東北一百二十里】 小淩河 【 城東十五里源出邊外由松嶺門西五里東南入邊遶府城西又名錦川南流五十餘里至唐家臺西入海】 大淩河 【 城東四十里源出邊外自義州九官臺流入經出頭山流九十三里至團山東又東南六十五里至鮎魚塘東入海】 枯淩河 【 城東南四十里即大淩河故道分流至柴火溝東入海旱則水乾故名】 七里河 【 城西南四十里自小紅螺山發源東南流至四方臺東又折西南入海】 高橋河 【 城西南四十七里源出小紅螺山東南流遶高橋城南會七里河入海】 飲馬河 【 城西南六十里源出老鸛堡南泉東南流遶塔山城西又東南流入海】 稠柳河 【 城西南七十里源出境內長嶺東南流遶笊籬山東入海】 連山河 【 城西南八十里源出大紅螺山東南流遶連山 東至壺盧島入海】

  五里河 【 城西南八十五里源出千家峪泉東南流遶團山東又東南流至剌兒山東入海】 長嶺河 【 城西南九十五里源出寧遠州界石??子山東南流至長嶺臺入縣界又東南遶連山城西會五里河入海】 女兒河 【 城西十八里源出邊外由新臺門北六十里入縣界東流遶呂洪山與小淩河合流入海】 湯河 【 城西三十里源出境內鷹窩山南泉南流會女兒河入海】 二道河 【 城東北十二里源出境內亂石山經紫荊山西入小淩河】 小蛤蝲河 【 城東北十二里源出郭家臺泉東南流與二道頭道河合流入小淩河】 頭道河 【 城東北十五里源出龍嘴山經紫荊山西與二道河合流入小淩河】 大蛤蝲河 【 城東北四十里源出櫻桃園東南流遶游家山北入大淩河】 冷泉河 【 城東北四十五里源出義州斑石山東南流經魚子嶂入大蛤蝲河】 大定河 【 城東北五十五里源出義州石廠山由古開州南入縣界東南流經小方家堡入大淩河】 破臺河 【 城東北八十里源出高黃山東北流至破臺西又東南流至柳溝西入海】 五臺河 【 城東北八十五里源出聖水山東南流經五臺北又東南流至金剛屯東散漫荒甸】 三臺西河 【 城東北九十三里源出香爐山東流至上五旗南入三臺東河】 三臺東河 【 城東北九十五里源出境內乾柴嶺南流經三臺東又東南流至柳溝南入海】 頭臺河 【 城東北一百四里源出境內乾柴嶺東流經土城南又南流十五里散漫荒甸】 老鸛泉 【 城西南六十里飲馬河發源於此】 筆架山泉 【 城西南六十里海內長元寺西】 涼水泉 【 城西九十里】 千家峪泉 【 城西九十五里五里河發源於此】 二郎洞泉 【 城北十五里在洞東】 水泉子 【 城東北三十一里】 櫻桃園泉 【 城東北三十里大蛤蝲河發源於此】 郭家泉 【 城東北三十五里小蛤蝲河發源於此】

  ○名勝

  錦州十二詠

  錦州十二詠(郡守劉源溥)

  十二詠

  錦川八景

  ·錦州十二詠

  【 進士大學士諡文正】 明高陽孫承宗

  觀音洞

  松山

  紫荊山

  紅螺山

  筆架山

  錦水

  湯河

  小淩河

  滴翠巖

  瀛波

  韭菜園

  廣濟塔

  ·觀音洞

  觀音洞在城北十五里洞東有石塘水冬夏不涸紺碧可飲松雪當暑不消而石子圓如彈凡因名二郎山曰石塘松雪

  泠泠山石水皛皛松下雪中有弄丸人坐挺松石節

  ·松山

  松山在城南十八里登城望之雲霞映蔚從翠微中見白描淡掃如屏如案曰松山點黛

  松山自巖巖錦人曰淺黛不信羊鼻公肯作娬媚態

  ·紫荊山

  紫荊山在城東十五里淩水環其下日初出若水捧日而上杲杲然曰紫荊朝旭

  西州荊作關東州荊作山獨有關山月雙披客鬢斑

  ·紅螺山

  紅螺山在城西六十五里當日入處銜日而承之若攤萬頃烏玉為几以閣無量火齊曰紅螺晚照

  荊山山作紫螺山山作紅羲和拋日梭織出錦川雄

  ·筆架山

  筆架山在城西南六十里三峰高下如筆架然大海文瀾浴其下曰筆峰插海

  元菟供我毫黃龍蘸作硯銘成一閣筆三山架海甸

  ·錦水

  錦水從西北遶城西折而南復折而北當城之東大作波濤細作綺縠洋洋悠悠有迴文之致曰錦水迴文

  芳甸菀雜英水華散成錦絡繹滿機絲明河粲角枕

  ·湯河

  湯河在城西北水溫冬不結冰漁者網集焉曰湯水冬漁

  冬水亦不冰夏水亦不熇誰劈二郎川劃此一泓玉

  ·小淩河

  小淩河在城東十五里遶望海山山出其前即晴曉亦如煙鬟乃若濛濛煙雨更奇也曰淩河煙雨

  環山水已奇襟海山更爽彩翠忽成嵐時作煙雨想

  ·滴翠巖

  滴翠巖在城南十五里高山中有乳泉從上而下點點有聲曰南岫乳泉

  穴乳翠還滴點點散圓文涼飇發木末行天作錦雲

  ·瀛波

  瀛波或曰瀠波也城南八里有河如環帶晴日凌波作黃金碧玉色若皛皛天宇午月當空不啻拾翠眺蟾臺已曰瀠曲眺蟾

  當水月還來水應呼月姊眺蟾澡宮人掬得影娥水

  ·韭菜園

  城有韭菜園土獨融和春耕易著耒而菜早生邊地寒多難下種此為勝地曰名園春韭

  塞原高復寒辛盤細生菜春風度玉門似有春風在幾欲圖王會寫此畫中看雲臺高議者知道外邊寒

  ·廣濟塔

  塔在廣濟寺寺在城中塔作十三級勢高插霄而鈴鐸既墜柧角之木日作鳥塒蓋遼人藏舍利地也曰古塔昏鴉

  何年青玉華尚作天一柱寒鴉時復來半攪天花雨

  一指見兜羅眾鳥欣作壘譯人譯鳥聲似道城郭是

  ○次韻【 辛卬 【 印:卯】 清苑】

  郡守劉源溥

  觀音洞

  松山

  紫荊山

  紅螺山

  筆架山

  錦水

  湯河

  小淩河

  滴翠巖

  瀛波

  韭菜園

  廣濟塔

  ·觀音洞

  到無一?塵蓄有千冬雪僧參水月禪我固松筠節

  ·松山

  青果出於藍萬斛蛾螺黛不識魯徂徠又當作何態

  ·紫荊山

  環城皆山也高莫紫荊山朝朝倝倝紅掩映翠屏斑

  ·紅螺山

  山名螺以青螺得日應紅魯王故壘在當日亦英雄

  ·筆架山

  天柱峰卓筆天池水涵硯架弱筆難勝扈硯閒東甸

  ·錦水

  錦江與錦川神媼一段錦裂成兩幅衾曳就三山枕

  ·湯河

  陰火當潛然探湯非熇熇誰哉耐歲寒溫比德於玉

  ·小淩河

  淩同大小分小紆勝大爽陟彼望海山作水中央想

  ·滴翠巖

  琤瑽山不啞點綴水成文何恨知音少終朝頹白雲

  ·瀛波

  月墮洲如月頡頏誰妹姊形影乍難分君其間諸水

  ·韭菜園

  七日五辛盤京國家常菜翦韭塞非時挾纊溫斯在

  野燒餘黃草青青獨此看謾同芹獻美溫室不知寒

  ·廣濟塔

  遼天阽杞人昭代撐金柱鳥中丁令威及聽淋鈴雨

  周遭古戰場尺寸無遺壘巋然而獨存中立君子是

  ○十二詠

  【 恩貢范陽】 范勳

  觀音洞

  松山

  紫荊山

  紅螺山

  筆架山

  錦水

  湯河

  小淩河

  滴翠巖

  瀛波

  韭菜園

  廣濟塔

  ·觀音洞

  洞今無松但有雙槐婆娑可觀終不若補松數株也

  龍鱗松化石兔目槐成樾三公十八公畢竟誰禁雪

  ·松山

  松山殊無黛容睇視森然尚鬱兵氣耳

  戰血赭雲根久幻萇弘色應作翠眉看曾此傾人國

  ·紫荊山

  別來若木枝火鏡安臺處邂逅識荊州班荊日當暮

  ·紅螺山

  兩山相距雖遙而一偏南一偏北夕陽時翠微連亙只作一山而交錯處微低作仰盂狀

  青螺其本色倒景映成殷少年初出塞只作焉支山

  ·筆架山

  山大小有二三峰削成下有天橋不雜泥沙隨潮隱見西山招提則盧無人久矣日夜波濤澒洞眩惑耳目當是古琴師教人移情處耶

  峙海雖如架篸空即是筆鼇首儻游移天章滿東壁

  ·錦水

  河西夾岸碎石間有色如渲染花如刻畫者置盤水中賞當與靺鞨寶等

  錦州因錦川錦川因錦石水皮與山骨同文異虛實

  ·湯河

  湯河未嘗不冰但冰不全合處可從得魚耳

  娵隅珍丙穴嘉味出煖土湯水恨猶寒烹鮮仍用釜

  ·小淩河

  浪濺水拍空嵐抹晴蒸霧秀州及永嘉海濱築樓覷

  ·滴翠巖

  巖下乳泉不見有聲但澄然一泓清可鑒耳

  糊塗失乳兒覓乳孃肩上山翠濕人衣何必山泉響

  ·瀛波

  瀛波不知所在惟松山東二里許河中兩洲各如半月水至此慢流紆迴不啻一衣帶繫雙蟾也因為識之

  分明月在川道影君則誤一縷曳飛光東西兩不去

  ·韭菜園

  城西北隅今為李氏國

  塞冷辟疆溫飴賤辛盤貴翦翦詎能多廿七庾郎費

  ·廣濟塔

  塔上諸物無一存獨撐角之楠橫出如故邊城乏林樾夕鳥斯歸亦瞿曇氏無量功德矣

  佛頂尚可巢塒宜安窣堵大壯鳥勝人露處鏖風雨

  ○錦川八景 【 說見府志】

  紫荊朝旭

  紅螺晚照

  筆峯插海

  錦水迴文

  湯水冬魚

  淩河煙雨

  古塔昏鴉

  石塘松雪

  ·紫荊朝旭

  【 甲午大興】 郡守孫成

  紫荊橫亙壯東偏幻出扶桑景宛然殘月已沈蒼靄散片雲初擁赤光懸海門耀日騰朝氣水際凝寒戀宿煙錦水風清春色曉曈曨直上翠屏邊

  ·紅螺晚照 【 詩闕】

  ·筆峯插海

  【 拔貢偃師】 郡倅喬嵩裔

  雲師為蘸毫滄海供滌硯坐待大文人橫書千里甸

  ·錦水迴文

  郡守孫成

  錦州城壓錦川流風動淪漪水面遊日漾沙痕清遠郭雲生石子燦芳洲遙連山色煙嵐闊倒看河光塔影浮浩淼無人歌白露夕陽空自照溪頭

  ·湯水冬魚

  【 歲貢河曲】 經歷侯懋功

  邊塞欲折綿山曲獨春偏落得投綸者河魚多取錢

  ·淩河煙雨 【 詩闕】

  ·古塔昏鴉

  清苑馮昇

  十三級合尖四百年孤柱正鵠盡日間夕羽射如雨

  ·石塘松雪

  郡守孫成

  當年松雪共陰森今日無松雪自深翦水猶然如絮舞彌空何處聽濤音坐看石溜涵煙冷遙見孤城與霧沈賸有雙槐□素影陸離誰解歲寒心

  ○古蹟

  徒河縣 【 城西境內漢置晉廢舊址無考】 錦州 【 遼置錦州臨海軍金元因之明廢以其地設中左右三屯衞今城則中左二屯衞地也舊址無考】 永樂縣 【 在境內本晉慕容皝西樂郡地遼置縣隸錦州金因之元廢舊址無考】 安昌縣 【 遼置隸錦州金因之元廢今城西九十五里有永和村為安昌縣故城城東有塔有金大定間碑】 紅螺縣 【 城西五十里紅螺之陽按遼金元三史無此名惟唐書云平遼東置縣百縣名未載蓋唐時遺迹也】 開州 【 城東北五十里有開州城按遼金元三史無此名或亦唐時遺迹也】 奉陵縣 【 城東北一百十里漢無慮縣地遼置奉陵縣元改置千戶所明改置閭陽驛今裁東隸廣寧縣西隸本縣】 花兒樓 【 城東北四十里】 梳妝褸 【 褸:樓】 【 城北三十里丫八石山上相傳遼蕭太后建今毀三石柱尚存】 右屯衞 【 城東北七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置初在十三山徙此今廢城存】 中左千戶所 【 城南十八里松山西明宣德三年置今廢城壞】 中左千戶所 【 城西南六十里塔山明宣德中置隸寧遠衞今廢城存隸本縣】 中左千戶所 【 城東四十里大淩河西明宣德三年置今廢城存】

  錦縣志卷一

  ●錦縣志卷二

  建置志

  縣治設則公署學校社甲屯堡驛鋪俱不可闕而橋梁坊表寺廟陵墓又境內所宜詳者錦既附庸而又處其衝所以勸農興學飭吏安民正風化禁淫祀通往來澤胔骼者當必有道矣次志建置

  城池

  公署

  學校

  社甲

  屯堡

  驛鋪

  關梁

  坊表

  寺廟

  墳墓

  漏澤園

  ○城池

  城 【 見府志】

  鐘鼓樓 【 見府志】

  大淩河城 【 城東四十里週圍三里二十步南門池淤建置無考】 十三站城 【 城東七十里週圍一里二十步東門池淤建置無考】 小淩河城 【 城東南十八里週圍一里二百十八步東南二門池淤建置無考】 高山堡 【 城東南五十里週圍三百三十二步南門】 團山堡 【 城東南五十里週圍二百四十步南門】 右屯衞城 【 城東南七十里明永樂中指揮徐琦李通築週圍四里三百六步高二丈九尺池深八尺闊一丈週圍五里八十六步門三東曰鎮海南曰永安西曰迎里今按其城週圍四里二十步惟餘土基池湮】 松山城 【 城南十八里城毀地基三里一百二十步門三西曰建威東南二門無字建置無考】 杏山城 【 城西南三十里城毀地基二里一百六十步東西二門池淤建置無考】 大興堡 【 城西南四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南門】 高橋城 【 城西南五十里週圍一里二十四步東門曰高橋鋪池湮】 椴木衝堡 【 城西南五十里週圍一里南門】 天橋場城 【 城西南五十里週圍一里東門曰天橋場】 塔山城 【 城西南六十里明宣德五年指揮李旺建今毀地基週圍三里四十步】 長寧堡 【 城西南七十里週圍一里一百三十四步南門曰長寧堡】 運 【 運:連】 山城 【 城西南八十里週圍一里二百六十步南門曰迎軺池淤】 沙河堡 【 城西南八十里週圍一里一百三十四步南門曰沙河堡】 寺兒堡 【 城西南九十里週圍一里三百四十六步南門】 團山城 【 城西南九十里週圍一百六十步南門】 錦昌堡 【 城西二十里週圍二里二百步南門】 鷹手堡 【 城西三十里週圍一百三十步南門】 紅螺縣城 【 城西五十里城毀地基週圍二里三百三十四步東西南三門餘□古蹟】 安昌縣城 【 城西九十五里城毀地基週圍二里一百十九步門四】 沙河堡 【 城西北十八里週圍一里二百八十步南門】 大勝堡 【 城北三十里週圍一里四十七步東門】 大茂堡 【 城北三十五里週圍一里一百步東門】 流水堡 【 城東北二十里週圍二里三十四步南門】 營城 【 城東北三十里週圍一里六十步南門】 石家堡 【 城東北四十里週圍一里六十步南門】 臧家堡 【 城東北四十里週圍一里二百四十步】 齊家堡 【 城東北四十五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東西二門】 開州城 【 城東北五十里城毀地基週圍一里】 三角城 【 城東北七十里週圍六十步東門】 石佛堡 【 城東北九十里城毀地基週圍一里】

  ○公署

  察院行臺

  城內東南隅詳府志

  府署

  城內東大街路北詳府志

  糧捕廳署

  城內南大街路東衚衕內路北詳府志

  經歷司署

  府大門內東隅詳府志

  縣署

  城內東街東南衚衕內路北康熙元年設大門一間儀門一間兩角門大堂五間東科房三間馬房二間住房五間東西廂房六間廚房二間大門內西書吏房三間東皁快房二間左土地祠右羈候所

  典史衙

  城內大街路西衚衕內康熙元年設門一間西向廳三間住房七間書皁房二間門房二間

  城守署

  城內東大街路北 教場東門外路南

  ○學校

  府學

  城內北大街西路北詳府志

  學署

  文廟西詳府志

  縣學

  文廟三楹城內西北隅

  學署未設

  舊右屯衞學

  在衞治西北明景泰三年建今廢

  遼右書院

  在城內明弘治中御史樊祉建今廢基址無考

  ○社甲

  在城社    戶康社    豐衣社    足食社

  錦繡社    鸞聚社    登扈社    興隆社

  連盛社    年增社    新增社    二釐社

  居仁社    由義社    敦禮社    足智社

  篤信社    和厚社    溫恭社    莊敬社

  淳良社    沐德社    元吉社    亨通社

  利裕社    貞本社    永泰社    歸德社

  樂郊社    富教社    興國社    來安社

  平安社

  計三十三社每年每社報總里一人一社十甲每甲報什季一人催糧辦公年終另換

  ○屯堡

  明

  廣寧中屯衞二十六堡

  年豐堡    廣濟堡    順陽堡    常豐堡

  仁和堡    大有堡    廣盈堡    嘉和堡

  順寧堡    樂安堡    豐稷堡    春華堡

  西杏堡    時戶堡    永豐堡    臨川堡

  富有堡    錦昌堡    豐稔堡    興稼堡

  得安堡    南陽堡    福寧堡    秀穎堡

  蔡家堡    西寧堡

  廣寧右屯衞七堡

  黑林堡    枯樹堡    東海堡    淩河堡

  檳榔堡    常豐堡    女貞堡

  按以上諸堡見明一統志今惟有錦昌堡其餘無考

  國朝

  東鄉

  賈家屯    下五旗    雙臺子    江官湖

  高家屯    雙井子    樊家屯    土堡子

  三寶屯    平山子    張家屯    光武臺

  四溝裏    冷家屯    田家屯    新莊子

  帥家屯    周家屯    朝陽寺    谷家屯

  大淩河    長山寺    曹家屯    傅家屯

  康家屯    閭陽驛    白馬溝    康家屯

  劉三場    柳溝子    小板橋    大板橋

  雙陽店    四通碑    三臺子    八里莊

  白臺子    網戶屯    十三山    小鐵場

  金銀堡    王寶山屯   灰山堡    龐家大屯

  高家屯    永旺屯    雙堡子    龐家小屯

  褚家屯    張家堡    高廟子    銀錢堡

  犂兒峪    馬紅旗

  南鄉

  松山店    灰窰大屯   草場新屯   灰窰小屯

  崔家屯    娘娘宮    螞蟻屯    小淩河屯

  新聚屯    袁家屯

  西鄉

  三道壕    楊官屯    羊圈子    錦昌堡

  高家臺    鷹手堡    湯河子    新屯裏

  臥佛寺    紅螺縣    禿子屯    巴家營

  喇嘛庵    騷達子營   新莊子    大興堡

  東興堡    管家屯    石灰窰子   椴木衝

  長嶺山堡   沙河營    剌兒堡    團山子

  連山店    老和尚臺   七里河    高橋店

  天橋廠    塔山店    長林溝

  北鄉

  白旗堡    八王莊    梁家塔    魯家屯

  灌腸溝    榆樹堡    王漢屯    雙井子

  瓦子峪    平房峪    鵝蛋屯    車房裏

  白廟子    臧家堡    葉家堡    流水堡

  葛王碑    水泉裏    陳家大屯   陳家小屯

  陳家三屯   朝陽屯    大茂堡    一家峪

  島兒嶂    孫家峪    方家堡    霍家屯

  戚家堡    開州     荒山堡    傅家堡

  于家屯    王善屯    魚子嶂    景家堡

  小子粒屯   大子粒屯

  ○驛鋪

  明

  閭陽驛廣寧衞南五十里

  遞運所閭陽驛東

  十三山驛右屯衞西北三十五里

  遞運所十三山驛西

  小淩河驛錦州城南三十里

  遞運所小淩河驛西

  杏山驛錦州城西南六十里

  遞運所杏山驛南

  連山驛寧遠衞東北三十二里

  遞運所連山驛東

  國朝

  三站

  高橋站城西南五十里

  小淩河站城東南二十里

  十三山站城東北七十里

  以上三站東送廣寧西送寧遠每站有漢軍千總經理與縣無涉

  七鋪鋪兵十一名

  西南路在城鋪一名  五十里高橋鋪二名

  三十里連山鋪二名  西南與寧遠州接

  東北路在城鋪一名  四十里大淩河鋪二名

  三十里十三站鋪二名 四十里閭陽驛鋪與廣寧各設一名

  ○關梁

  老虎關 【 城西北八十里】 雙陽店橋 【 城東二十里】 十三山橋 【 城東八十五里】 新聚屯利涉橋 【 城東南三十里康熙十六年建有記見藝文】 高橋 【 城西南五十里】 葛王碑橋 【 城北十八里】

  ○坊表

  街坊四 東寧遠 南永安 西廣順 北迎恩

  進士坊五為王輔孔斌文貴李珍張文錦立

  舉人坊七為文廣王輔程鎡孔斌文貴李珍沈漢立

  繡衣坊

  亞卿坊俱為文貴立今俱廢

  ○寺廟

  城隍廟 【 在府城隍廟內東廊】 三皇廟 【 城內康熙八年建有記】 馬神廟二 【 城內一西關一】 財神廟九 【 城內二周家屯一雙臺子一雙堡子一下五旗一張郎堡一灰窰子一高橋一】 五聖祠二 【 城內一新莊一】 大廣濟寺 【 城內西大街路北唐末建有塔十三層高二十五丈遼清寧間造有記明嘉靖十一年修有記】 觀音閣 【 寺前】 興隆菴三 【 城內一南關一大葉家堡一】 毘盧菴 【 城內】 關帝廟十九 【 東關一西關一右屯衞一綱戶屯一松山一塔山一錦昌堡一新莊一高橋東西各一長寧堡一笊籬山一連山一老和尚臺一鷹手堡一大勝堡一流水堡一景家堡一大子粒屯一】 真武廟三 【 東關一松山一沙河營一】 上帝廟三 【 東關一嶂北堡一戚家堡一】 蟲王廟二 【 東關一新聚屯一】 東嶽廟 【 東關】 娘娘廟三 【 東關一南鄉一魚子嶂一】 火神廟 【 南關】 龍王廟五 【 南關一北關一螞蟻屯一新莊子一鷹手堡一】 藥王神宮 【 北關】 三官廟三 【 北關一杏山一子粒屯一】 王將軍祠 【 南關明末大凌河戰死督學御史吳道昌立碑扁曰精忠報國碑石剝落并失其名】 地藏寺五 【 東關一右屯衞一灰窰子一雙陽店一臧家堡一】 地藏菴二 【 東關一臥佛寺東一】 彌陀菴二 【 東關一臥佛寺西一】 白衣菴 【 南關】 普濟寺 【 北關】 觀音堂二 【 東關一南關一】 右屯衞城隍廟 【 衞城內】 七聖廟 【 王寶山屯】 元真廟 【 大興堡】 朝陽寺四 【 望海山一懶漢山一新立屯一興隆屯一】 崇寧寺二 【 右屯衞一松川溝一】 望海潮雲寺 【 平山】 聖水寺 【 銀錢堡】 杏花寺二 【 鐵場一大茂堡西一】 花園寺 【 犂兒峪】 峯嶺寺 【 魚子嶂前大哈喇河遶之】 雙井寺 【 白雲山】 長山寺 【 長山】 大望海寺 【 明弘治間重修有記】 千佛寺 【 松山】 背陰寺 【 呂洪山後】 彌陀寺 【 新莊子】 菱角寺 【 塔山城內】 興隆寺二 【 新入屯一方家堡一】 臥佛寺 【 城西四十里】 紅螺寺 【 紅螺縣】 普陀寺 【 城西北十八里山有洞有記】 普度寺 【 大盛堡】 迎水寺 【 王善屯】 安樂寺普濟寺 【 俱臧家堡】 石佛寺二 【 一在城北四十三里黃山坡寺內左有小山山前石佛二十九山後石塔兩傍石佛各一右亦一小山山前石佛三十一山後石塔兩傍石佛亦各一一在開州】 嚴靜寺 【 牛心山西】 平安寺 【 馬峰屯】 十方寺 【 千家寨】 嵯岈寺 【 嵯岈山】 觀音寺 【 高家堡】 靜勝寺 【 開州】 太平寺 【 袁家屯寺內松一株狀若虬龍不知何代物】 報恩寺 【 香爐山西】 黃安寺 【 金剛山東】 駝鞍寺 【 駝鞍山】 寨子寺 【 寨子山】 永寧寺 【 白旗堡】 望海觀音堂 【 高廟子】 望海觀音菴 【 塔山店西】 觀音菴 【 郭家屯】 茶棚菴 【 老和尚臺】

  ○墳墓

  元王榮祖墓 【 王善屯】 元木華黎墓 【 按明一統志在廣寧左屯衞東北二十里翰林學士揭徯斯撰碑】

  ○漏澤園 【 附】

  城南路西

  錦縣志卷二

  ●錦縣志卷三

  田賦志

  則壤成賦授田載籍而室家以盈公旬匪頒以出況錦土衍沃介山海之間萬物所蕃殖也盡地力而勿違農時富庶其可幾乎次志田賦

  地畝

  戶口

  糧稅

  徭役

  經費

  物產

  ○地畝

  明

  廣寧中屯衞

  額田一千一百九十三頃四十畝

  廣寧左屯衞

  額田九百五十一頃九十二畝

  廣寧右屯衞

  額田八百二十一頃七十九畝

  國朝

  行糧地共六百零六頃一十九畝一分

  ○戶口

  明

  廣寧中屯衞

  戶口一萬四千六百零二丁

  廣寧左屯衞

  戶口七千四百四十二丁

  廣寧右屯衞

  戶口三千二百九十七丁

  國朝

  行差人丁共六千八百零一丁

  不行差食鹽男婦共四千一百五名口

  ○糧稅

  明

  廣寧中屯衞

  額糧一萬七千三百六石一斗三升

  額草八萬七千九百六十束

  額鹽六萬六千七百六十四觔

  額鐵一萬四千五觔

  廣寧左屯衞

  額糧一萬三千九百七十一石三斗

  額草七萬四千一百六十束

  額鹽一十二萬八百一十一觔

  額鐵一萬二百二觔

  廣寧右屯衞

  額糧一萬五百五十七石七斗五升

  額草一十三萬三千一百八十束

  額鹽八萬九千一十九觔

  額鐵九千五百四十七觔

  國朝

  行糧地共六百零六頃一十九畝一分每畝歲額徵條邊銀三分共該徵銀一千八百一十八兩五錢七分三釐解奉天府四季雜稅共該收銀一百五十一兩零三分二釐解奉天府康熙二十年奉文歸駐防徵收

  ○徭役

  明

  廣寧中屯衞

  均徭銀七百三十五兩

  修邊夫二百五十名

  修倉夫三十名

  局造八十九名

  窰造七十一名

  納糧二百名

  跟官七十八名

  斗級一十五名

  獄卒一十名

  寄籍均徭銀八十兩

  廣寧左屯衞

  均徭銀六百九十九兩五錢

  修邊夫二百五十名

  修倉夫三十名

  局造一百二十名

  窰造三十八名

  納糧二百二十名

  跟官一百二名

  斗級一十六名

  獄卒一十二名

  寄籍均徭銀七十兩

  廣寧右屯衞

  均徭銀二百二十兩五分

  修邊夫二百九十七名

  修倉夫三十名

  局造八十名

  窰造六十七名

  國朝

  行差人丁六千八百零一丁每丁歲額徵均徭銀二錢共該徵銀一千三百六十兩二錢解奉天府

  大淩河水手五十名 水手頭一名

  小淩河水手二十名 水手頭一名 【 俱免雜差不食官餼】

  ○經費

  文廟春秋二季祭銀十六兩

  社稷山川風雲雷雨城隍八蜡等神春秋二祭銀十二兩

  厲壇清明中元十月朔日三祭銀八兩

  霜降祭旗纛神銀一兩

  知縣俸銀四十五兩

  心紅紙張銀二十兩 【 全裁】

  經制典吏六名

  門子二名工食銀十二兩

  馬快四名工食銀六十七兩二錢

  民壯二十名工食銀一百二十兩

  皁隸十名工食銀六十兩

  轎傘扇夫七名工食銀四十二兩

  燈夫二名工食銀十二兩

  庫子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斗級二名工食銀十二兩

  禁子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鋪兵十一名工食銀六十六兩

  鄉飲酒禮銀二兩

  孤貧八名花布銀四兩

  修理監倉刑具銀十兩 【 全裁】

  典史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

  經制攢典一名

  門子一名工食銀六兩

  皁隸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馬夫一名工食銀六兩

  共銀五百九十四兩七錢二分

  ○物產

  穀之屬

  黍 稷 稻 粱

  粟 稗 薏苡 薥秫

  菽之屬

  黃豆 綠豆 豌豆 黑豆

  小豆 豇豆 藊豆 蠶豆

  菜豆 刀豆

  麥之屬

  大麥 小麥 蕎麥 穬麥

  菜之屬

  葱 韭 薤 蒜

  茄 莧 芹 蕨

  菘 芥 蔓菁 菠薐

  藜藿 芫荽 莙薘 野鷄尾

  木耳 黃花 蘿蓽 苦蕒

  胡蘿蓽 蕓薹 蘑菇 山蘿蓽

  茴香 薄荷 同蒿 玉環

  萵苣 蓼芽 龍鬚

  蓏之屬

  黃瓜 冬瓜 南瓜 西瓜

  甜瓜 香瓜 菜瓜 苦瓜

  倭瓜 絲瓜 瓠 壺盧

  果之屬

  桃 李 杏 檳

  榛 棗 栗 核桃

  葡萄 郁李 山裏紅 山釘兒

  歐棃 棠棃 石榴 花紅

  軟棗

  麻之屬

  檾麻 線麻

  油之屬

  脂麻 蘇子 蓽麻

  木之屬

  松 柏 榆 槐

  楸 櫟 椴 樺

  桑 柳 煖木 銀木

  柞 青楊 椿 檉

  花之屬

  芍藥 丁香 金盞 石竹

  山丹 滴滴金 水紅花 牽牛

  卷丹 菊花 雞冠 迎春

  玫瑰 草茉莉 十姊妹 萱花

  鳳仙 玉簪 夜落金錢 葵花

  草之屬

  萍 艾 蘋 藻

  蘆 葦 荻 茅

  茜 蒿 龍鬚 馬藺

  藥之屬

  芍藥 桑白皮 地骨皮 蒲黃

  車前子 紅花 杏仁 胡麻

  鼈甲 茵蔯 海螵蛸 白扁豆

  憂枯草 石花 益母草 蒼耳

  紫蘇 牽牛 王不留行 瓜蔞

  山笳子花 牡蠣 香附 虎骨

  地丁 鹿角膠

  禽之屬

  鵝 鴨 雞 鳩

  雁 鴿 燕 烏

  雀 鵲 鷗 鷺

  鸛 鴉鶻 山和尚 兔鶻

  鴛鴦 鵪鶉 啄木 麻雀

  阿藍 野雞 鷦鷯 鴟鴞

  鴇 鶖 鶺鴒

  獸之屬

  馬 牛 驢 騾

  豬 羊 貓 犬

  虎 豹 豺 狼

  熊 貛 麞 鹿

  兔 狐 貉 水獺

  蝟 野豬 黃羊 野馬

  海豹 鼠 鼬

  水族之屬

  鯽 鮎 鯉 鱅

  鰱 鰍 鼈 蝦

  銀魚 蚌 螺 魴

  烏鰂 重脣 黃骨 鯊魚

  白魚 蝮魚 鱔 蟶

  蛤蜊 鯿 青魚 海蜇

  蠣黃 鮻 蟹

  蟲豸之屬

  蛇 蛙 蜂 蛾

  蜻蜓 蝶 蟁 蟻

  蟋蟀 螳螂 蜾嬴 蚯蚓

  蝱

  貨之屬

  鹽 棉花 靛

  錦縣志卷三

  ●錦縣志卷四

  典禮志

  禮國之經也儀制祭祀各有其節賓興鄉飲各有其文以至歷來民風所通行者土俗不同不可不紀也次志典禮

  公式

  祀典

  祭品

  籩實

  豆實

  簠實

  簋實

  鉶實

  祭器

  祭文

  祭文

  賓興

  鄉飲

  風俗

  ○公式

  聖誕冬至正旦俱前一日習儀於廣濟寺請龍亭至府堂至日縣官率屬隨府官行禮如制開讀詔敕眾官出郭迎拜畢乘馬導引至府堂縣官率屬隨府官行禮如制

  日食

  具朝服行禮如制

  月食

  具常服行禮如制

  迎春

  立春先一日縣官率屬隨府官出南門迎春於東郊入東門赴春宴至日具朝服行禮如制

  ○祀典

  先師廟

  歲仲春秋上丁日祭如制月朔望辰行香如儀

  ○祭品

  羊四  豕八  鹿一  兔九

  先師陳設

  羊一  豕一  爵三  鉶二  簠二  簋二籩八  豆八  酒尊一 篚一  帛一 【 白色長一丈八尺】 香案一 香爐一 燭二

  四配陳記 【 每位一壇今東西各一壇】

  羊一  豕一  爵三  鉶二  簠二  簋二籩八  豆八  篚一  帛一香  案一  香爐一燭二  酒尊一 東西共

  十哲陳設 【 每位一壇今東西各一壇】

  豕一  爵三  鉶一  簠一  簋一  籩四豆四  篚一  帛一  香案一 香爐一 燭二

  兩廡陳設 【 每四位一壇今東西各一壇】

  豕一  簠一  簋一  籩四  豆四  篚一帛一  香案一 香爐一 燭二

  ○籩實

  形鹽  藁魚  棗   栗   榛   芡菱   鹿脯  白餅  黑餅

  ○豆實

  韭葅  醯醢  菁葅  鹿醢  芹葅  兔醢筍葅  魚醢  豚胉  脾肵

  ○簠實

  黍   稷

  ○簋實

  稻   粱

  ○鉶實

  和羹

  ○祭器

  祝板二   爵二十四   鉶十   簠簋各十二籩豆各四十八 酒尊八   酒尊桌

  按以上祭品祭器俱有定式定數草創以來悉未能具止有八羊八豕而已然典禮所關不敢遺也合存其制以備修舉

  ○祭文

  惟我夫子德配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垂訓萬世今值仲 【 春秋】 謹以牲帛醴虀式陳明薦以

  復聖顏子

  宗聖曾子

  述聖子思子

  亞聖孟子配尚

  饗

  啟聖祠陳設

  羊一  豕一  籩八  豆八  簠二  簋二鉶二  爵三  帛一  篚一  酒尊香爐燭同上

  ○祭文

  惟神誕生至聖為萬世王者之師功德顯著垂範無窮茲當仲 【 春秋】 謹以牲帛醴虀式陳明薦以

  先賢顏氏

  先賢曾氏

  先賢伯魚氏

  先賢孟孫氏配尚

  饗

  名宦祠

  鄉賢祠 【 俱未建】

  社稷壇在城南郊外未建

  歲仲春秋上戊日祭如儀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郊外未建

  歲仲春秋上巳日祭如儀

  八蜡廟未設在城南郊外行禮

  歲冬後二戌日祭如儀

  旗纛神在城西郊外行禮

  歲霜降日守土官祭如儀

  厲壇在城北郊外未建

  歲清明中元十月朔日守土官祭如儀

  ○賓興

  儒學生員應試有司以禮送之會試加隆焉歲貢次之中式舉人樹旗送捷報牌具彩樂郊迎至先師廟行禮畢赴宴仍彩樂導歸宅

  武舉中式者設宴以禮迎送會試中式者樹旗加彩郊迎設宴導歸宅

  ○鄉飲

  明正統十四年巡撫高越參議蔡天祐舉行歲正月望十月朔行禮如儀本朝仍舊

  ○風俗

  人多慷爽矜氣節近復弦誦成風

  婚禮議婚率以門楣六禮多不備嫁娶論財女臨嫁而笄曰上頭迨吉壻不親迎至則同拜花燭餘與關內略同

  喪禮皆作佛事死之日曰倒頭經三日曰煖伴經逢七則廣召浮屠挂榜揚旛行香取水曰念大經即無力之家亦不免但曰念小經則慙愧矣葬之前夕親友多攜盒辭靈曰坐夜喪家輒向繐帷作劇宴客鼓樂通宵吉凶不辨且多浮厝郊外殊為怪異移風易俗者宜禁之

  歲時正月元旦五鼓祭天地祖先畢男女各拜家長以次遞拜然後出拜親友邂逅為禮於途及門多不相見 立春先一日太守率屬迎春士女縱觀 上元張燈三夜人家粉糯米裹珍錯為圓彼此相餉曰送元宵

  二月二日豆汁攤餅以食又鐺煎棗餻曰薰蟲

  三月清明祭掃先塋

  五月五日親戚作角黍相餽遺少長出郭遊聚飲高歌亦有攜酒遊觀音洞曰要青

  八月一日糊窗曰冬月房中不凍望日月餅西瓜相餉便家張筵賞月即貧者亦勉營食物合家飲啖

  九月九日無菊亦無登高者

  十月朔日墓祭翦五色紙為衣焚之曰燒寒衣

  十一月冬至拜冬惟官長行之

  十二月八日取雜色米菽錯以珍果同炊曰喫臘八粥 二十三日夜祀竈神 除夕屬官拜上臺卑幼拜尊長曰辭歲

  錦縣志卷四

  ●錦縣志卷五

  武備志

  夾谷之會猶請具司馬以從況守在封疆者乎我朝披甲如丘賦射獵如西豳可強而不可弱州縣設城守邊門設守禦有備而無患萬年鞏固之道也次志武備

  軍實

  邊防

  ○軍實

  駐防城守尉一員

  佐領七員

  驍騎校七員

  筆帖式二員 【 俱康熙十四年設】

  撥什庫八十四員

  披甲兵丁五百名

  新滿洲佐領五員

  新滿洲驍騎校五員 【 俱康熙十九年設】

  撥什庫四十二員

  披甲兵丁二百二十名

  ○邊防

  長嶺山門

  筆帖式一員

  馬法一員 【 俱順治十一年設】

  撥什庫一員

  松嶺門

  守尉一員 【 康熙十八年設】

  筆帖式一員 【 順治十一年設】

  披甲兵丁十名

  九官臺門

  守禦一員 【 康熙十八年設】

  筆帖式一員 【 順治十一年設】

  披甲兵丁十名

  墩臺

  千總四名

  臺軍二百名

  內外人出入必登籍以記他無厲禁臺軍但供補籬濬壑及司晨昏啟閑 【 閑:閉】

  而已皆奉天將軍統之

  錦縣志卷五

  ●錦縣志卷六

  官師志

  長吏為國牧民化行百里錦為附郭其上助二千石飭政安民者尤為至切且繁廣文□英才而教育之為國家培植人材維持風化居是職者可不砥礪鼓舞以建功名永尸祝哉次志官師

  職官

  名宦

  ○職官

  知縣

  孔蔭檜山東曲阜人進士康熙元年任三年調開原縣

  劉文亮奉天遼陽人廕生康熙三年任四年陞兵部督捕主事

  陳遇辰浙江海鹽人副榜康熙五年任六年丁憂去

  郭茂泰陝西涇陽人進士康熙六年任九年陞戶部湖廣司主事

  蔡啟新順天大興人吏員康熙九年任十三年青山寇起攻城新率老弱登陳奮不顧身親冒矢石指揮殲賊城賴以全十七年以疾卒於官邑人悲之於西門外植墮淚碑

  王奕會奉天遼陽人貢監康熙十七年任二十一年陞直隸永平府灤州知州

  劉惠宗陝西渭南人舉人康熙二十一年任二十二年丁憂去

  典史

  范培蕙淅江會稽人吏員康熙元年任六年緣事去

  朱會嘉淅江會稽人吏員康熙六年任十年告老

  吳邦達浙江餘姚人吏員康熙十年任十三年緣事去

  張易震順天大興人吏員康熙十四年任十八年以病卒官

  王廷樞順天香河人吏員康熙十八年任

  ○名宦

  遼

  蕭兀納累官北平 【 平:衍文】 府宰相以直言忤天祚出為興遼軍節度使尋改臨海度使軍節

  金

  完顏承暉御史臺奏承暉前為提刑豪猾屏息遷臨海軍節度使

  唐括德溫上率河人從宋王宗望收平州遇敵兵敗之遷龍虎衞上將軍歷臨海軍節度使

  元

  王居禮以廕補南樂縣簿累官知錦州事歷經繁劇勸農興學一以清心省事為本值歲凶民飢隨發倉賬貸全活甚眾民有訟田竟歲不決者居禮引蘇瓊諭普明之語開譬甚切其人相讓而退民感其德化樹去思碑

  胡秉彝霸州人由會福院掾累官錦州知州州民不業耕織秉彝乃自寫伊尹武侯區田遺制暨苗司農栽桑圖揭於都鄙復於城築濟民園手種桑百餘畦聽民移植雖蔬菜瓜果栽植有方小民效法衣食饒足至元中省部馳檄東方和糴奉行者因而科擾秉彝令有蓄積者聽其輸官民輦運赴倉侵漁遂息及去民為立遺愛碑

  黑廝世族哈兒魯氏以材行擢宣府經歷兵馬指揮錦州賊起朝議委黑廝討之黑廝率李文郁雄集義旅執賊帥岳家等并其黨二百人賊遂潰以功陞刑部侍郎民感其德為之立碑

  明

  曹鳳鳳陽臨淮人從明太祖為前鋒所至有功歷陞指揮同知調廣寧中屯衞始築城池開創衞治撫恤士卒仕至都指揮同知

  錦縣志卷六

  ●錦縣志卷七

  人物志

  錦土向以武功著讀書登第者少而氣節剛方立身顯名者亦不乏人自設縣以來文教蔚起士行克端科名蟬聯日盛以至習韜鈐取科甲及夫閨中貞烈允堪表揚者皆不可泯也次志人物

  科貢

  歲貢

  武階

  武科

  武舉

  忠節

  孝義

  宦蹟

  學術

  列女

  ○科貢

  進士

  明

  王輔 【 天順丙戌任刑部主事】

  孔斌 【 成化乙未無錫知縣】

  文貴 【 成化乙未仕至宣大巡撫慷慨剛直歷官有聲】

  王春 【 弘治丙辰見宦蹟】

  張文錦 【 弘治乙未歷任右副都御史】

  王道中 【 正德甲戌歷任大理寺少卿春子】

  以下無考

  舉人

  明

  文廣 【 永樂庚子】           

  王輔 【 天順乙卯見進士】

  孔斌 【 成化甲午見進士】

  王春 【 弘治己酉見進士】

  姚宗 【 弘治己酉歷任王府長史】

  趙華 【 弘治己酉任永寧知縣】

  趙夔 【 弘治戊午任太和知縣】

  張文錦 【 弘治戊午見進士】

  沈漢 【 正德丁卯任建昌府推官】

  王道中 【 正德癸酉見進士春子】 以下無考

  國朝

  楊毓先 【 康熙己酉武清教諭】

  朱震 【 康熙戊午】

  ○歲貢

  明

  成化年

  王翼 【 任武功知縣】

  金潤

  孔斌 【 見進士】

  李珍

  向定 【 不仕授修職郎冠帶】

  王鐸 【 陽武縣丞】

  李春

  王德 【 大同縣丞】

  蔣鏞 【 新河知縣】

  文富 【 成都府通判】

  路宗 【 魏縣縣丞】

  弘治年

  孫良佐 【 獻縣知縣】

  郭磁 【 肥鄉訓導】

  何賓

  李柰 【 遷安教諭】

  劉英 【 國子監助教】

  程珙

  郭玘

  金璽 【 河間府訓導】

  陶賓 【 澧縣主簿】

  韓琇 【 無極訓導】

  汪鎮 【 河南府經歷】

  正德年

  林縉 【 慶雲訓導】

  錢玉 【 衞輝府教授】

  馬良 【 永寧訓導】

  汪鐄 【 霍州訓導】

  王需 【 景州訓導】

  隨文 【 岢嵐州學正】

  沈鋐

  李鎧 【 山陰訓導】

  韓瑛

  嘉靖年

  李效

  閔師孔

  王麒

  朱正 【 滑縣訓導】

  李應時

  牛山

  李錦

  以下無考

  國朝

  范日宣 【 康熙十四年貢】

  沈峻德 【 康熙十八年貢】

  李蘭 【 康熙十八年貢係府學】

  ○武階

  將材

  明

  段錦 【 東路副總兵清廉耿介卒于官】

  管昇 【 都指揮僉事掌都司事】

  董鎧 【 備禦官都指揮同知】

  李通 【 都指揮僉事】

  李儁 【 都指揮僉事】

  陳麒 【 都指揮僉事】

  孟貴 【 都指揮僉事】

  ○武科

  進士

  明

  管臣 【 嘉靖丙戌都指揮僉事】

  趙國忠 【 嘉靖己丑都指揮僉事充義州右參將】

  周益昌 【 嘉靖乙未都指揮僉事】

  以下無考

  國朝

  趙連璧 【 康熙己未】

  ○武舉

  明

  管臣 【 見進士】

  周益昌 【 見進士】

  趙國忠 【 見進士以上科次俱無考】

  國朝

  馬值樂 【 康熙己酉】

  王佳裔 【 康熙壬子】

  郭郛 【 康熙戊午】

  劉萬鵬 【 康熙戊午】

  趙連璧 【 康熙戊午見進士】

  許大成 【 康熙辛酉係府學】

  ○忠節

  明

  王定宸寧遠總兵呂洪山戰敗不屈死

  曹變蛟大同總兵呂洪山戰敗不屈死

  ○孝義

  明

  李慶錦州百戶四世百口同爨年至百餘歲齒德為鄉黨所推

  張寶錦州人四世同居

  程錤廣寧中屯衞人太學生母病日侍湯藥寢不解衣既而病轉滯下錤聞人糞甘滑者不治嘗之果甘滑即悲號幾死及母卒鄰失火風急勢迫錤撫棺呼天曰萬一不虞與母俱焚俄反風滅火人咸異之

  葉洪松山所軍九歲而孤母病思食肉及麵餅洪貧不能辦乃傭于人推磨得麵又苦無肉割股以奉母病隨愈

  國朝

  沈順錦縣人原籍山陰以貿易失利不能歸順治十七年鬻飯于廣寧之壯鎮堡有中州郝商者藉囊而食及去忘之順藏之於篋家人將啟視順不許有頃商馳至汗流滿面惶急不欲生順曰君有所失乎我收得不須忙也其人氣稍定欲語順以人多曰且喫茶商亦悟須臾人散去乃取出則三百五十金也因悉付之商願割半以酬順笑卻焉商感激去一時服其高義

  ○宦蹟

  金

  張九思錦州人初補行臺省譯史三遷亳州防禦使副劉仲延受宋國歲幣於泗州往歲受幣者以幣物不精責使者私饋不貲九思獨不肯受仲延從之自是私饋遂絕歷任工部侍郎轉御史中丞遷工部尚書終身清約

  李三錫錦州人遼季盜攻錦州人推三錫主兵事設機應變城賴以完以功授左承制官至河北西路轉運使政事強明所至稱治

  明

  王春先世撫寧人曾祖信從成祖有功授羽林前衞指揮徙家京師後謫居遼東廣寧左屯衞春登弘治丙辰進士官翰林院檢討陞周府長史天性純孝遇事有定識時宗室以巡撫勾稽廩糧聚眾譁于門又因治兵備他盜宗室疑之皆挾兵自衞春啟王徧諭其故且止巡撫兵眾乃安有復菴集行世

  王鍇先世河南固始人指揮使以戰功充參將守錦義二城盡心邊事修理學校以功陞都指揮僉事

  李英廣寧中屯衞指揮使先世盧龍人累陞左軍都督僉事充右參將分守錦義二城講武恤士敦化育才訓練之暇以書史自娛敦尚古禮建祠堂謹祭祀學以晦翁為法

  ○學術

  金

  李經錦州人作詩刻苦喜出奇語不蹈襲前人李純甫見之曰今世太白也再舉不第拂衣去後其鄉帥有表至士大夫咸識為經筆朝議命就倅是州

  ○列女

  明

  汪氏廣寧人年十八歸生員侯爵爵死家甚貧鬻匳以供殯葬翁姑復相繼卒汪復經營喪葬盡禮正德間旌表其門

  曹氏廣寧中屯衞人年十八歸王清清病卒氏哀毀骨立數祈死不得遺腹六月生一男父母欲奪其志啜泣曰本欲以死從夫有孤兒王氏宗祀在我也即以非語再來吾將併委溝壑矣親黨憚之不敢復言子成立家業復興諸孫偉然氏年至期頤乃歿

  錦縣志卷八 【 八:七】

  ●錦縣志卷八

  藝文志

  錦土久廢郡縣文獻無徵況經兵燹之餘碑碣存者無幾記序詩賦各即耳目所及者蒐集之以備輶軒之采次志藝文

  記

  賦

  詩

  ○記

  重修關王廟記

  遼右書院記

  廣濟寺重建前殿記

  普陀寺觀音閣記

  重修大望海寺記

  利涉橋記

  蟲王祠重修記

  ·重修關王廟記

  明文林郎郡人繆天成

  後漢前將軍關公當漢步既蹶之秋人思逐鹿公慨然有興復大志邂逅中山靖王之裔遂與涿人張飛約為兄弟誓同生死共事昭烈卒成鼎足中道而殂後人欽公祀以為神至宋大觀中追封武安王廟號義勇迄今數百年普天率土建廟貌以奉香火不啻千百計為文以頌厥功膾炙人口亦不啻千萬言奚俟愚後學小子喋喋稱述哉雖然公之大忠大勇炳如日星人皆仰之矣抑孰知乃公之大智成之乎當獻帝闇弱天下瓜分功名之士誰不擇強盛者事之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煅甲礪刃雄據中原孫權席父兄累世之資跨長江天塹之險奄有江左如紹術輩亦皆割地稱雄互相虎視公視之直如狐鼠耳昭烈身不階尺土萍寄於小沛星散於徐州敗新野走當陽依江夏天下無投足之地公獨患難相從心如金石當時以成敗論者方爭噱其愚而公之智則有莫大於此者蓋昭烈不得與羣雄較者一羣雄不得與昭烈較者二帶甲控弦誇強賈勇昭烈固不與羣雄埒矣然而昭烈天潢嫡派統緒所歸應天順人名正言順彼竊據土宇睥睨神器者以臣抗君以逆犯順將孰與昭烈較且昭烈鼓仁鬯義開誠布公聯屬人心深固根本若操之奸權之褊紹無斷而寡謀術剛愎而自用又孰與昭烈較哉惟公獨秉大智蚤見及此故舍強盛就孤窮逐草竊扶正統爵祿不能縻冶麗不能惑金幣不能留危難不能奪其操死亡不能回其志幸而掃除僭偽廓清海宇闢乾坤於再造揭日月以重光以綿漢家如蒂如髮之祀其心固盡而為漢之功臣即不幸而歷數有定景命難諶帝業蔑期捐軀報主獲與漢九廟君臣同遊於地下其心亦盡而為漢之純臣然則公之智何其卓乎向使智不及此失身吳魏縱樹有鴻功偉伐亦與夏侯惇周瑜輩伍耳烏能歷千百世為人敬仰如斯耶鳴呼公之智在生前已嚴正偽之辨公之智在後世必明戰守之宜我遼海為神京左臂大小武臣非公之忠勇無所矜式遠近屬固非公之威靈無以震懾況錦尤邊境要衝乎故卜城西勝地襟山帶水築廟妥公以為一方保障起於成化大于弘治兩新於萬歷前後凡四舉矣今衞人遊擊王公汲倡謀高公真繼之教諭張君志迪庠生紀君大學山右客陳君舜等皆捐資以助應更新者更之應仍舊者仍之門樓三楹則所增建也一時廊廡森嚴牆垣繚繞丹青與山色齊輝鈴鐸共河聲相答跂如翼如巍然煥然視昔蓋改觀哉興工於萬歷己酉仲春竣事於萬歷辛亥孟秋故記

  ·遼右書院記

  明給事中義州賀欽

  弘治癸丑秋南燕繡衣樊公按治東土以教育人才為首務乃選河東西諸生之優等者庠各有差建遼右遼左二書院以分處之讀書其中以相切磨期于僻壤之士咸克造就延學行老成師儒主之復命官典其薪米供億之費院額之扁巡撫都憲河東張公九雲之所署也樊公臨古宜枉顧病夫請為記欲成諸生而久斯院辭以鄙陋不足辱命繼而託參戎王公彥箴懇求不已乃為一言夫古今之道一而古今之學不能一蓋古之學者將以明此道而體於身足乎己而及乎物非若今之學者務誦說尚織組要聲光徼利祿而已此義利正邪之分而治道隆汙生民休戚之所係焉者予竊惑焉不能苟同流俗謹取紫陽文公之教於白鹿者躬勉以誨子弟暨館下之生諸人不迂闊之者鮮矣今樊公乃不我迂而惓惓以之為記公其有意於法古乎則亦遵文公之規而已蓋其所示立教之目為學之序修身處事接物之要炳然具在至所謂誠明兩途敬義偕立其叮嚀之意逾覺深切諸生由是以進高乃志正乃學實乃功以袪習俗趨利之故陋吾知德成而才富體立而用行進足以匡吾君而澤吾民退足以化其鄉而善其俗夫然後於古聖立教之意可以不悖朝廷育材之心可以無負而樊公之建斯院與夫從臾而成之者亦皆有光於無窮矣此固諸生之所以成而斯院之所以久者與書曰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故敢以是為諸生勸敢以是為將來告

  ·廣濟寺重建前殿記

  明宣大巡撫郡人文貴

  錦城廣濟寺古剎也肇造於契丹之初無籍可考有磚塔亭亭凌空二百五十尺中分八方方鐫佛像一座龕中兩像旁立中嵌一銅鏡共十三層每層八角每角橫出楠木榱題冒以銅獸吞口綴以銅鈴每層中各嵌銅鏡三面冠以鋈金銅頂造於遼道宗清寧間藏皇太后所降之舍利子也金中靖大夫高璉所撰塔記大略如此至正來世變兵荒民逃僧散城寺俱墟矣皇明洪武末年調廣寧中左兩屯衞來錦戍守時有武進伯朱姓者北征過寺見塔頂以為金也架砲打落舁去山海寄庫永樂十二年指揮曹奉劉剛即寺殿舊基建殿五間佛前安置金字龍牌每遇聖壽元旦冬至拜賀先期一日官吏生員俱此習儀又建前殿三間東廊南伽藍堂西廊南祖師堂塔南觀音堂臨街山門東西廊院僧房百間儼然一化城也歷年既久堂殿多頹弘治六年住持圓惠廣資檀越慎選良料重建正殿七間視舊加倍正德八年住持戒玉修山門五間正德十三年住持戒斌首座戒昇修伽藍祖師二堂而前後傾圮日甚嘉靖九年春老僧戒省議推戒昇任其事昇毅然承領募緣辦料僱匠興工建新殿五間寬廣高大迥邁前規告成於嘉靖十一年三月老僧戒定率其眾同生員江柏請余為記余居與寺隣粗知其廢興梗槩故為書此

  ·普陀寺觀音閣記

  前人

  錦城西北有巨山壁立千尋葱蒨如繪中函一洞深廣可半畝許洞西丈餘懸崖下垂而內空若穹廬然洞下左側則泉一泓甘冽可飲真洞天福地也昔人于此曾造置尺許石佛百餘故謂之石堂道院正統初鎮守太監王彥嘉茲勝槩屬備禦都指揮李真等庀才鳩工大啟招提之境於洞中土範菩薩羅漢具番漢老少像於崖下木樓千手千眼觀音被以渾金貯以傑構山頂樓閣參差山下河流縈繞婆娑草樹幾於紫色琅玕歷亂山禽或似雪衣鸚鵡客有遊南海普陀落伽山者以為似之因名普陀寺而鄉人悉以觀音洞稱焉寺內古松數株冬雪覆之青白可愛斯石堂松雪為錦州八景之一者此也成化己丑庚寅間余恆此下帷至乙未南宮弋獲歷任中外者四十八年嘉靖改元春予告旋里暇日復往訪焉見崢嶸者傾隤輝煌者剝落大非當年比矣感歎之餘因誦劉夢得再遊元都觀絕句主僧福堅聞之曰種桃道士故在請為劉郎芟去兔葵燕麥重栽桃千樹何如予曰其善渠遂謀之檀那金鳳閻鉞欣然倡輸協力營辦適本城指揮甯遠備禦亦施送椽檁各百餘事工甫就緒而福堅寂矣賴舊住持戒昇與弟子福緣踵其跡黽勉同心仍向城廛鄰堡勸助口食人工就山中燒造磚瓦為岩下大士創閣一座明一暗三重檐轉角壁砌圬墁一出閻鉞之手規制雖不甚弘而間架翬飛塗飾藻麗非尋常可擬也肇工於嘉靖乙酉之夏竣事於戊子之秋金鳳邀上舍李翥之謁余求記余以頭白歸來值此輪奐一新乃匡山讀書處致足樂也故述其建寺改名之由及造閣歲月始終俾刻之石以示遊者

  ·重修大望海寺記

  明舞陽訓導寧遠王佐

  塔山為寧遠屬城去城西南八里許松山在焉寺居山之陽東望大海極目千里溪谷縈紆土地沃衍實勝境也兵燹之餘泊沒于斷蓬枯草間者非一日而遺址尚存景泰改元之初有僧印靜者飛錫至此徘徊瞻眺目睹而心悅之遂結草為廬坐臥三載一夕忽夢神人呼之引至平曠地指示古井云內有古物師凌晨汲之果得銅鐘一枚題曰至正十四年四月吉日松山望海寺住持興善其列名餘僧仍不下百人始知望海寺古剎也塔山指揮李君榮白副將東寧伯焦公即具木石命工重建佛殿廣設僧堂命印靜為住持以率僧眾事甫畢而師圓寂矣不數年舊業多圮其徒義聰重新之外立觀音閣鑿地復得鐃鈸螺磬十餘事題曰泰和四年三月吉日敕賜松山法華禪寺住持如賢此蓋唐文宗時物意者茲寺舊名法華而曰大望海者宋元間所更乎無碑志可考傳疑可也指揮楊君宗白參將盛公銘命致政百戶羅海義官王政董匠事毀者飾之缺者增之傍立鐘鼓樓閣廡其左右而門其前繚以四垣鼎鼎然東北之一鉅麗觀也又命石工沈賢礱石為碑記其事以垂不朽始於景泰初元而成於弘治九載以世而計則二以歲而計則四十有七以匠石工費而計不下數千百緡成之不易如此謀雖始於印靜而業實刱於焦公事雖畢於義聰而功實成於盛公也嗣義聰之後者當思前人刱業之甚難後人守成之不易哉

  ·利涉橋記

  教授李元發

  錦城以東沿紫荊山而南有水焉汗漫自為渠壑注諸海迤邐數十里間土人名曰乾溝子緣其霪潦則盈而亢陽即涸也行路之人恆嗟濡足饁耕之婦倍苦褰裳村父老念為津梁久矣而兩岸相距差遠非略彴所能通物力卒難副好義士張子才陳思位岳雲龍張映辰者目擊心傷戶呼將伯一時眾感其誠金者粟者材者各有輸而橋賴以成經始辰冬落成已春計纔五閱月耳飛虹一縷初呈弦兔半規遠出若長空萬里之有石門似絕壁千尋而留鳥道洵四鄉之利涉尤東山之要津即使桃花春漲無妨道岸誕登儘教瓜蔓秋淫快有慈航普渡矣

  ·蟲王祠重修記

  教授張橓

  八蜡之典以祀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庸諸神為農事也自三代以來國都郡邑通行無有闕者遼在明皆設衞所軍多民少歲漕東南秔稻及司農金錢以給之急軍功而緩農事祀典未必舉也迨我朝定鼎分遼水以東為奉天府設一州五縣遼水以西為錦州府設一州二縣募民授田征賦略如畿內而農事為急則所以為農祈報者亦當以為急但經綸草昧一切祀典荒闕者多八蜡其一也蟲王未見經典畿內亦未聞其名予出關時於北平東偏始見之頗以為異抵錦後以公事出東郭見上帝廟東南有祠三楹扁曰蟲王礱碑于前住持僧元德曰此祠逮 【 逮:建】 於康熙初年土人祈禳蟲灾者歲時報賽焉上覆之茅日久壞陋山僧募修之易以瓴甋工畢勒碑未有作者公盍為題之予感其意喟然曰禮失而求諸野不其然乎關以東未有八蜡祠也自立郡縣以來八蜡祠亦未設也而土人歲時報賽以祈衞田苗者不敢闕而弗舉而肖像事之蟲王即八蜡也祠未備而祀于民間修葺于闍黎雖不經而不失禮意且以佐王政之所不及此之功德大有裨於民生者烏可不記

  ○賦

  錦石賦

  ·錦石賦

  范陽范勳康熙己未錦守劉君招修郡志兵燹之餘文獻久缺往往閣筆以待暇日遊郊外臨錦水見夾岸石子爛然不啻繡錯揀置盤中注以清泉次第品題之以消旅況自中夏訖初冬所得漸多後出愈奇因嘆此物殖黃羊白草之鄉擅文采而知希故賦之緬鴻濛之亭毒兮特鬱秀乎雲根經媧皇之烹煉兮仍東北之茲存距醫無閭咫尺兮儻珣玗琪之子若孫彼球琳琅玕兮安得獨擅美夫崑崙媲錦川於錦江兮喻錦石於錦段度河伯其首肯兮恐山靈之不願蜀纈綺麗妙絕天下 【 後五切】 寶鑷金梭蠶叢紅女雖組織之精工實經營者辛苦而爛熳其文章曾不煩乎機杼或則生成渾然如玉在璞無璺無瑕不雕不斲 【 竹鹿切】 跌宕崔嵬保全棱角 【 盧谷切】 或則良璧初完剨焉而撲委壑填渠躝蹏轢轂波浪憐才泥沙攻玉或則面鈿耳璫髻簪巾結槲葉榆錢椶根竹節徑寸踰分雖小必掇 【 已悅切】 或則方罫圓???登?還環訣玦鳧短鶴長陰凹陽凸擎掌曰珍如拳斯劣或則砥礪砮丹武夫碝磩碌石?族碬瑉礛石?諸礓礫麤有其精裒然獨出或則火齊木難金膏水碧王?車璖瑠璃瑪瑙琥珀各見一班錯呈片石或則硃紅黍黑雪白天青 【 子盈切】 金黃不雜五色分明象彼貞士不貳其行或則鴨頭鷹背雀翠魚頳荔房檀暈松蕊蘭莖陸離光怪射目迷睛或則點點滴滴斒斕睟盎絲絲縷縷縱橫下上睇之痕存摸不指擋或則星宿雲霞波濤峰嶂鬼斧神工物模人樣剞劂仿偟丹青惆悵或則驢耳牛心雞冠鷹嘴雨角雲頭磨盤鐺子 【 附近諸山】 出谷遷□辰發巳止或則挹婁室韋白霫黑水神龍燭銜北斗南指不知其來幾千萬里於是有幽人逸客冷致閒情潄流唫澤洗耳濯纓乍□磊砢如贈王?囱瑛薄言將之頃筐不盈遂爾靡陰與晴匪朝伊夕樂以忘憂志為物役盡瘁鞠躬手自摭拾衣變昔耶足穿不借 【 資昔切】 重疊??麕載雜遝狼藉 【 前歷切】 後薪既多前魚可泣爰秉掄文之鑒持取士之□納一卷於一勺期至公乎至清平不欲庸奇不欲詭澹不欲枯華不欲靡 【 叶米】 大德弗以一眚掩全瑜亦以微瑕委淑慝毫芒去留俄晷寧雅勿俗雖嚴匪酷遺有驪珠溷無魚目穅粃盡精鑿顯蕭艾黜葠苓□升草堂入山館几烏皮窻電閃器潔白水清淺亂拋擲任仰俛成殊致恣元覽雞既鳴兮漸曈曨旭日始旦兮屋梁紅啟東牖兮徹盤中神光寶色兮映簾櫳銀屏嬌面兮浮朝銅踰高舂兮歷南榮離馭當空兮萬象呈短檐疏幌兮洞幽貞纖玼微纇兮無可評何殊南面兮擁百城日昭昭兮寢以暆鑿西壁兮延夕暉捧盈逐景兮心若葵安得魯陽兮戈再麾願言終日兮不蹔違月出皎兮窺我牀懷佳人兮不能忘往從之兮水中央水天一色兮白茫茫從容翦燭兮宵正長可以獨樂何必人知良朋過從亦與賞奇飲能不醉平泉所遺見輒下拜南宮我師對之彈琴少文小山可響攜以登舟鬱林重載相宜率皆其臭如蘭人淡於菊靡麗紛華舉非所欲故能懷瑾握瑜抱璞韞櫝玉與不貪兩寶俱足斯物理之乘除亦天道之倚伏若乃人間僊域宮庭廟堂青蒲金戺丹陛彤牆衣冠濟濟禮樂皇皇九賓在列萬壽稱觴陳其法物出自寶藏器車銀甕大呂元英 【 於良切】 懸黎垂棘黃琮白珩于闐插架靺鞨盈箱天家鉅麗海內無雙匹夫懷璧何足以臧又若戚里侯門主宅藩邸翠幰朱輪蟬冠貂珥蒜押玳簾藻函晶壘七寶流蘇千金牀第羅列階除紛紜瑰瑋靈璧太湖英德大理瑤色銅聲梯山航海 【 虎洧切】 糜費若干囏難至此苔臥彌年河清一眎矧爾戔戔固應弗齒又若倚頓陶朱王孫程鄭饒擁魚鹽豪鈞楚晉 【 叶靜】 栲栳珠量池塘金窨 【 叶映】 波斯謄舶朱提充矴王氏絹餘終南樹盡 【 叶淨】 希世之珍示人不吝 【 叶令】 尋常餽遺等閒婚聘婢飾奴裝駭雞炤乘窮侈極奢競奇角盛有美於斯豈其所信 【 叶性】 吁嗟乎尤物地產佳期天作 【 臧祚切】 顯晦有時絀伸異處寒莫衣兮飢莫食首弗耀兮佩弗式遭棄寘兮勿於邑有知己兮在中國延佇兮淩川邂逅兮何年泉石兮我癖文采兮相憐澣濯兮拂拭數見兮愈鮮出緇衣兮公好任嗜痂兮笑偏當揚眉兮卬首為悅己兮增妍曠萬古兮一遇將攜手兮歸田然而世態何常物情難料恐後也悔宜先以報黍稷非馨蘋藻既芼 【 叶冒】 乃酹之翠薄而為文昭告曰天各一方遭逢非偶謬託相知儀圖終守千距關山十更卯酉無翼以飛不脛須走客至貧家入門見醜紙帳蘆簾繩樞甕牖螙簡奚囊茶鐺藥臼襆被蕭然庭塵不帚家老瓦盆廟藏如卣挹彼注茲泊吾堅友莫避妻孥常置左右飲食起居時時偕叟看劍檢書彈碁命酒歕墨鳴毫得心應手資爾精英起予枯朽翠柏青松禁寒耐久逝旨 【 旨:肯】 適我虎丘點首即弗其然亦何敢扭寤寐能通肝膈許剖何去何從若可若否三日之內消息示某過期寂寂則是妍皮癡骨頑石而已矣將舉以盡還山藪惡用此纍纍者使僕夫嗟重負 【 叶否】 邪乃見山人黃髮揭箔突前問將誰詰咄咄如譫不聞夫珠之在合浦乎汪洋海路既去復還 【 旬緣切】 無他孟嘗廉也又不聞夫石之在晉安乎終古雲霧忽而見焉無他虞愿賢也計是物生是邦劫不不可由旬悉矣而名不傳詎但人不之識抑亦弢光匿迹不願與周旋耳茲望君之室寶氣屬天傾君之橐寶光燭筵曩刮君目如承伯樂一顧今登君載即從李郭登仙區區心事原自昭然也若復狐疑猶豫敞??兄遷延政慮越石父不以解驂為德反以齊相為嫌立見乘風石燕高翥翩翩矣余乃瞿然而起敬謝長者永矢勿諼相依不舍既白雲以自怡且將內示翔風外示和氏而播之乎華夏亂曰璀兮璨兮絢兮爛兮有斐君子邦之瑗兮澡德于盤旦復旦兮握奇在手洵可玩兮南山之壽文章煥兮珠百琲而金千笏勿與換兮

  ○詩

  五言古

  五言律

  七言律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五言古

  觀音洞

  郡守孫成

  雲根堯堯然寒泉清且徹山上已無松洞前恆有雪懷松心自貞積雪質固潔欲寄之歲寒林巒見飄瞥

  ·五言律

  宿杏花寺

  前人

  一徑穿山入疏鐘亦漸聞門迎千嶂色寺繞幾峰雲谷葉吹風亂巖花笑日曛老僧耽寂靜似怪客紛紜

  臥佛寺

  教授張橓

  遠望招提境蒼茫夕照閒岡巒環曲水戶牖對遙山佛自何年臥僧能終日閒風塵行役客長嘆惜衰顏

  ·七言律

  同李副將陳別駕遊觀音洞

  明東寧道任天祈

  岧嶤山境自幽深攜伴乘春一往尋嶺外風煙聊縱目巖前草色漫驚心倚雲峭壁千峰立印月寒潭萬古沈興劇酣歌歸路晚回看佳勝擬重臨

  出關口占書錦州行署

  奉天府尹梁拱宸

  翩翩旌斾指營州滿目山川憶舊遊慢道錦衣歸故里欲將迂策佐前籌雲霓正切三農望杼柚應舒聖主憂道左相逢多父老停車時復一咨諏

  廣濟寺古塔

  郡倅朱夢熊

  耶律浮屠靄夕暉諸天景物望中微憑陵幾見川原改剝落頻經劫火飛雨散天花衣欲濕光含舍利鳥知歸寄言華表峰頭鶴城郭人民是與非

  ·五言絕句

  客錦州二首

  明大學士孫承宗

  錦水波初靜高軒向此過似聞城郭是東去竟如何

  吳房豈不重風雪竟誰成愧爾龍種者偏收上將名

  ·七言絕句

  十三山

  郡守孫成

  峩峩天外見芙蓉夜雨新添螺黛重自是閭山行盡處畫圖雲擁十三峰

  錦縣志卷八